隨著日歷翻到7月份,消費者正式迎來了手機國內流量沒有漫游費的時代。為貫徹落實今年政府報告中提出的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相關要求,從7月
隨著日歷翻到7月份,消費者正式迎來了手機國內流量沒有漫游費的時代。
為貫徹落實今年政府報告中提出的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相關要求,從7月1日起,移動、電信、聯(lián)通新老手機用戶省內通用流量全部升級為國內流量(不含港澳臺流量),也就是說不再有本地流量、省內流量和國內流量的價格區(qū)分。這也是自去年9月1日三大電信運營商全面取消手機國內長途費、漫游費之后又一落地的提費降速舉措。
不過,有專家提醒消費者關注一下自己的資費情況,雖然總體上三大運營商給予了讓利,但一些原本的本地套餐用戶可能面臨資費上漲。
同時,也有分析人士指出,隨著漫游限制消失,全國流量費用將大幅下降,不少北上廣等高資費地區(qū)用戶可能會流向一些低資費地區(qū)辦理業(yè)務。
本地套餐老用戶或資費上漲
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向《證券日報》記者指出,三大電信運營商全面取消流量漫游費,這意味著本地流量和省外流量的資費差基本上被消除了。一些原來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戶,到了區(qū)域外,仍將保持低的資費,會成為受益者。但是,他們也可能面臨資費上漲。
以某運營商的月流量疊加包為例,7月1日前,省內流量月包150M、500M、1G、2G、3G和5G的價格分別為10元、20元、30元、50元、70元和100元。7月1日取消流量漫游費后,同樣是10元、20元、30元、50元和70元的價位,對應的流量疊加包中的流量卻僅為100M、300M、500M、1G、2G和3G。也就是說,如果用戶不出省,實際上對他們來說流量疊加包漲價了。
因此,付亮建議消費者,當政策出現(xiàn)較大變化時,每個人都應該看看自己的套餐,是不是需要調整。這樣即使運營商“遺忘”了“老用戶”,“老用戶”也可以通過主動調整套餐或運營商,或增加一個新的號碼,成為運營商新政的受益者。
事實上,分析人士普遍認為,隨著語音和流量漫游費的陸續(xù)取消,此前三大運營商建立的市場競爭壁壘也將消亡,對于消費者來說,哪個運營商分公司的資費更便宜,就可以完全不受地域限制選擇哪個公司辦理業(yè)務。
“當前運營商各分公司主推低價不限量流量套餐,一旦漫游限制消失,全國流量費用將大幅下降,這對于北上廣等高資費地區(qū)用戶有著致命的吸引力。”來自分析機構艾媒網的一篇文章表示。
境外將成運營商競爭新戰(zhàn)場
在付亮看來,即便出現(xiàn)資費上漲也不可能長久。目前流量資費處于下降通道中,運營商會逐步調低套餐價格、流量包的價格或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其中包含的流量,即使出現(xiàn)局部的漲價,也是暫時的。根據工信部的數(shù)據,今年1~5月份,運營商平均每GB流量的收入,比上年同期下降了接近50%。
中國移動昨日在一份聲明中亦稱,2015年初到2017年底,中國移動手機上網流量單價降幅約80%,累計惠及27.7億人次。針對中小企業(yè)推出的“速率倍增行動”和“小微寬帶”產品,惠及中小企業(yè)超過110萬家;全面下調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(qū)漫游資費,惠及客戶超過2000萬用戶。
另一方面,目前,流量收入已經是三大運營商的主要收入支柱,數(shù)據顯示,2017年,中國電信業(yè)整體收入為14532.7億元,移動通信業(yè)務收入為9071.5億元,其中,移動數(shù)據及互聯(lián)網業(yè)務收入5489億元,同比增長26.7%,在整體電信業(yè)務收入中占比從上年的38.1%提高到43.5%,對收入增長貢獻率達152.1%。
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說,手機國內漫游費取消,流量資費下降帶來的業(yè)績壓力不言而喻。對此,中國移動昨日表示,將在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同時,加強產品和業(yè)務創(chuàng)新,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用得起、用得好的信息服務,促進薄利多銷。中國電信此前在2017年年報中則談到,公司積極釋放流量價格彈性,推出大流量套餐和互聯(lián)網卡套餐,擴大流量消費。據悉,中國聯(lián)通方面亦已通過套餐整合等方式培養(yǎng)用戶對流量的消費習慣。
在國內市場“以量取勝”的同時,三大運營商在境外市場競爭的硝煙也愈燃愈烈。自2013年以來,我國每年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萬增加到1.3億,未來還會繼續(xù)增長,而目前國人出境大多選擇購買當?shù)厥謾C卡或租用WIFI。對于運營商來說,這無疑是塊潛力巨大的蛋糕。
“根據工信部1月24日發(fā)布的《關于移動通信轉售業(yè)務正式商用的通稿(征求意見稿)》,提出’民營企業(yè)、國有企業(yè)、外商投資企業(yè)可以依法申請經營移動通信轉售業(yè)務’,這意味著運營商的競爭壓力將不止是民資,具有超前運營經驗的外資也將加入進來。”前述艾媒網分析文章表示,“如何更好地把握住這一機遇,需要運營商主動邀請世界知名運營商申請國內的虛擬運營商牌照,聯(lián)合開展國際業(yè)務。這或成為未來運營商的主要爭奪點。”